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多,自2014年克里米亚被吞并,到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,再到如今的僵持局面,这场战争犹如一场拉锯战,双方都深陷其中,筋疲力尽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从一个喜剧演员转型为战时领袖,带领国家抵抗俄罗斯的压力。他的转型令人钦佩,但随着战争的不断拖延,现实变得越来越残酷。如今,乌克兰经济几乎撑不下去,国际支持也在逐渐减少安信,而俄罗斯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,政府高层却显得越来越强硬,明显不愿意继续无休止地拖下去。
本文将分析泽连斯基目前面临的困境,探讨为何他可能面临“下台”的局面,同时也会分析俄罗斯为何不愿意长期拖下去。我们将从乌克兰的内外压力、俄罗斯的战略考虑、以及未来的可能发展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。
泽连斯基的挑战:内忧外困的夹击
经济难以支撑,民众生活困苦
到目前为止,战争已经把乌克兰的经济拖垮。2022年战争刚爆发时,乌克兰的GDP直接缩水了35%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数据显示,虽然2023年略有回暖,但2024年因持续战斗的影响,经济增长几乎停滞。通货膨胀率一度超过20%,物价飞涨,普通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感到负担沉重。乌克兰的粮食出口曾是重要的经济支柱,但黑海航道的封锁使得出口量骤减,2023年粮食出口量比战前减少了40%。对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来说,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。
展开剩余80%能源危机更加严重。俄罗斯的空袭摧毁了乌克兰的大部分电力设施,2024年冬天,基辅的多个区域停电,居民只能依赖蜡烛和发电机度日。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,乌克兰重建的费用已超过5000亿美元,但国家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这样的巨额开支。国际援助也难以弥补这个巨大的窟窿,国内企业纷纷倒闭,失业率居高不下。民众的生活状况愈加艰难,政府的支持逐渐下滑。
国内反对声音愈发强烈安信,泽连斯基面临巨大压力
泽连斯基刚上台时,凭借亲民形象和反腐口号赢得了大量支持,但如今,国内形势让他焦头烂额。由于战争原因,乌克兰实行戒严,推迟了原定的选举计划,泽连斯基的任期不得不被延长。然而,反对派的声音越来越大,很多人认为他是借战争拖延自己的政治权力。前总统波罗申科的势力仍然存在,基辅市长克利奇科也公开批评过泽连斯基的策略,认为他把国家引入了死胡同。
2025年春天,基辅爆发了抗议活动,民众要求改善生活条件,认为战争没有尽头,而政府却无能为力。一线士兵也开始抱怨,称后勤支持不足,装备远远不够。乌克兰议会内部也有议员暗地里批评泽连斯基过于依赖西方,而国内的问题却没得到有效解决。他的支持率从2022年的90%跌至2025年的不到50%,这充分说明了民心的离散。
军事上节节败退,撑得越来越辛苦
战场上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。2022年,乌克兰凭借高涨的士气和西方的军事援助,打了几场漂亮的反击战,如哈尔科夫的反攻。然而,到了2024年,战局开始僵持,俄罗斯在顿巴斯逐步推进,尽管乌克兰防线顽强抵抗,俄罗斯依然稳步推进,占领了部分顿涅茨克地区。
人力资源紧张,乌克兰人口本来就不足4000万,战争造成了大量伤亡和移民,目前已有600多万难民逃往国外。征兵变得愈加困难,年轻人几乎都被征召上前线,而老兵疲惫不堪,新兵训练不足。尽管西方提供了大量援助,但武器的到达速度远远赶不上战场需求,俄罗斯的火力依然占据优势。如今,乌克兰军队主要是防守而非进攻,士气因此受到很大影响。
国际支持逐渐松动,靠山摇摇欲坠
刚开始时,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可谓全力以赴,美国提供了上千亿美元的援助,而欧洲国家也提供了大量支持。然而,到了2025年,国际支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。特朗普上台后,他明确表示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转而专注于国内问题。欧洲的援助也出现了下降,尤其是德国和法国,2024年的援助额比前一年减少了20%,且交付时间一再拖延。北约虽在波兰边境进行演习,但实际出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泽连斯基依靠西方援助支撑至今,但随着国际支持的逐渐减弱,乌克兰的处境愈发危险。泽连斯基奔走于联合国和G7,试图寻求更多的援助,但效果远不如之前。西方民众对战争的支持也开始减弱,认为援助并未带来实际回报,政客们不得不考虑选票问题,这让乌克兰面临更加艰难的境地。
俄罗斯的战略考量:不想拖得太久
军事上耗得起,但不想继续拖下去
俄罗斯虽然同样面临着战争带来的困境,但与乌克兰相比,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较为雄厚。2022年入侵时,俄罗斯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,导致大量兵员和装备损失。英国国防部估算,至2025年,俄军阵亡和受伤的总人数可能超过50万,坦克和装甲车的损失也相当惨重。然而,俄罗斯的军工仍保持较强的生产能力,伊朗和朝鲜也为其提供了部分武器。
尽管如此,俄罗斯高层意识到战争拖得越久,士气和后勤压力就越大。2025年6月,克里米亚大桥被炸,俄军的补给线受到了冲击,这让俄方感到迫切。梅德韦杰夫直接表态,要“迅速取得胜利”,显然不希望战争变成一场持久战。军事专家普遍认为,俄罗斯的目标是控制顿巴斯,然后逼迫乌克兰谈判,而不是继续无休止地战斗。
经济压力严重,寻找出路迫在眉睫
俄罗斯的经济同样受到了战争的重创。西方的制裁使得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减少了50%,石油和天然气收入比战前减少了40%。尽管政府通过控制汇率来支撑卢布,但通货膨胀依然高得离谱,民众生活成本上涨了30%。2024年,俄罗斯央行加息至20%,试图稳定经济,但企业贷款难度增加,失业率也在上升。
2025年,部分地区爆发了小规模抗议,民众反对征兵和高物价。虽然普京通过强硬手段压制了抗议,但他深知,如果经济继续恶化,民怨将会爆发。因此,俄罗斯急需尽早找到战争的出路,否则国内压力将愈发难以承受。
政治目标明确,拖下去没有意义
俄罗斯的目标并非占领整个乌克兰,从一开始普京就明确表示,目标是保住克里米亚和顿巴斯,并让乌克兰成为一个“中立国”,不加入北约。现在,克里米亚已经牢牢掌控,顿巴斯的部分地区也已占领,政治目标基本达成。梅德韦杰夫的“摧毁乌克兰政府”言论,实际上可能只是施加压力,逼泽连斯基做出让步,签订协议。
在国际上,俄罗斯的孤立状态愈发严重。尽管中国
发布于:天津市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